没有众生,只有自己。渡众生都是假的,你能渡的只有自己!
禅宗六祖慧能:无一众生可渡,渡尽自己的种种不善之心,是名渡众生。
电视剧《天道》中,丁元英有这样一段话:
你眼中的自己不是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而你眼中的别人,其实才是真正的你。
如何理解?
你以为的自己,只是你以为,并非真实的自己。
你的自卑、傲慢、谦虚、骄傲……都不是你。
自卑只是你跪着看别人,产生的幻觉;傲慢只是你俯视别人,产生的幻觉……
别人眼中的你,或是你的伪装,或是别人的偏见。
只有你眼中的别人才是真实的自己,你看到的世界,都是你内心的显现。
例如,你看到一个流浪汉,觉得他很可怜,你想渡他,让他好好工作赚钱……
这只是你对人生的定义:赚钱。
却不知流浪汉向往的是:无拘无束的生活。
当你用“金钱”去看世界时,你会困惑,为什么他要浪费生命?为什么亿万富翁会自杀?……
例如,你认为整天为家庭、名利奔波的人很辛苦,你想去渡他,让他放下一切……
这只是你对人生的定义:虚无。
却不知他正乐此不疲,被他视为人生的全部意义,一旦停下来,反而感觉活着没意思了。
当你用“虚无”去看世界时,就会执空,失去人性,你会丧失很多简单的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苦,恰恰是别人的乐,我们以为的乐,恰恰是别人的苦。
你觉得爱情、人际关系很累,对于你而言是牢笼、枷锁,而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如鱼得水,好不快活。
你花很多钱买的戒指、手表、首饰,对于你而言是身份、生活品质的象征,而对于有的人来说是束缚,戴这些东西会让身体不舒服。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安知鱼之苦?
自诩“慈悲”的修行人士,但凡心里生起“感情是妄,无情是正;物质是妄,精神是正”等对立的观念,其本身就是最大的执着。
执着赚钱和执着渡众生的人,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只是不同形式的执念,所以无所谓谁渡谁。
不要把你的物欲心、渡人心,强加给别人。
众生是不需要你渡的,你发大愿渡众生,只是你的私欲,你是无法与别人感同身受的。
有不少人的口头禅,说要帮助多少亿人如何如何,只不过是为了名利、存在感。
当然也存在大多数人都认为的苦难,需要解脱的情况。
例如,某女性,经常被老公家暴,活在水深火热中。
但被家暴,是她自己的“选择”,你渡不了。
是她曾经心里的妄想选择了现在的老公,是她现在心里的妄想不敢反抗、逃离家暴。
你就算帮助她解脱出来,只要她的妄想还在,她还是会选错人,她还是会不敢战胜苦难……
无人能渡她,唯有她自渡。
除了天灾人祸、意外事故以外,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起心动念产生的因果。
你生命中遇到的所有人其实都是你自己。
六祖慧能讲的渡尽自己的“种种不善之心”,指的是我们心中贪、嗔、痴等种种妄念。
心里有种种妄念,就会吸引来种种烦恼、苦难。
几乎每一个人的认知,都对得起他承受的苦难。
所以,对于别人而言,解脱苦难的唯一路径:自我觉醒。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我们走了很远很远的路,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却忘了“回家”的路。
一路上,有许多让你喜欢或者讨厌的人事物,或留恋,或记恨……沉浸其中,迷失了自我。
无论你如何抉择,请不要忘了:
生命的真义是快乐、自由的。
这些只有你的心,能够带给你。
也只有你的心,才是你的归宿。
文末分享一首诗歌,希望给你启发,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遇见自己》:
有人喜欢你,那是他在你身上,照见了他喜欢的特质,跟你无关,你淡然面对,并做回自己;
有人讨厌你,那是他在你身上,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跟你无关,你坦然面对,并做好自己;
有人欣赏你,那是他透过你,碰撞了内在的自己,跟你无关,你欣然面对,并平静做自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
相遇或者离开,爱或者怨恨,都只是遇见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