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的配得感,从全然相信自己开始”
收到朋友送我一支心仪已久的口红,第一反应不是开心,而是立刻盘算“下次要送什么价位的礼物还回去”。
有时候,不是外界的标准太严苛,别人的眼光太挑剔,才让我们不敢向前,而是先在自己心里设了一道坎,抱着“我不配”的想法,提前向生活缴了械。
我发现,很多女孩身上都有挥之不去的“不配得感”——明明自己有能力、有底气,面对机会时却总习惯性退缩,觉得“我不行”“我不够好”“我配不上”。
这种“不配得感”,不会立刻让人痛苦,却会慢慢耗光我们的勇气和能量,变成一道隐形的天花板,把我们困在原地。

而它的根源,藏在从小到大听过的无数句话里,藏在社会给女性套上的“规训枷锁”中。
小时候,大人会说“女孩要有女孩样”,潜台词是“别太张扬,别太有野心,安安稳稳才好”;
长大后,身边又会传来“别太要强,太优秀的女人嫁不出去”的声音,逼着我们压抑自己的能力,刻意收敛锋芒;
等到结婚生子,“为家庭牺牲是美德”“妈妈就该多为孩子付出”的观念又会袭来,让我们习惯性把自己放在最后,觉得“自己的需求不重要”。

这些声音听得多了,就慢慢内化成了我们的“底层思维”,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自卑。
02、xuxijing
想摆脱“不配得感”,首先要学会“祛魅”——放下对别人的过度想象,接受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起点和节奏。
我们总容易陷入“对比焦虑”:看到别人刚毕业就能找到很好的工作,而自己却还在无目标的寻找,就觉得自己快完了;看到别人25岁升职加薪,就觉得自己25岁还在基层很失败……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父母有能力给他们最好的物质支持和人生指导。
也有的人在进入社会后的很长的一段路上还在被原生家庭的问题困扰,甚至还在摸索自己的人生方向。
我自己就是后者,小时候家里条件普通,父母没读过多少书,没办法给我太多人生建议,很多事都要靠自己试错。
或许我会走很多弯路,但我相信,这些20岁时没拥有的从容,在30岁时也会慢慢拥有;

那些没抓住的机会,在后来的路口,或许以更适合我的方式出现。
靠自己的努力,能从容应对生活里的难题,这就是属于我的“成长节奏”。
03、xuxijing
建立你的配得感,当然也不是“盲目自信”。

它不需要别人认可,不需要外界盖章,只需要我们从心里相信:“我值得被爱,我值得拥有好机会,我值得过更好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的“不配得感”,就藏在那些习惯性的“自我否定”里。
收到别人的赞美时,总说“没有啦,我只是运气好”;收到礼物时,总说“太破费了,真不好意思”;遇到机会时,总说“我还没准备好,再等等吧”。
可以试着把这些话换成更自信的表达:收到赞美时,坦然说“谢谢”;收到礼物时,真诚说“谢谢你,我很喜欢”;遇到机会时,勇敢说“我可以试试,边做边学”。

这些简单的话语,看似不起眼,却能慢慢改变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从“我不配”,慢慢变成“我值得”。
我们总习惯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用体重衡量自己的颜值,用薪资衡量自己的能力,用婚姻衡量自己的幸福。
可实际上,一个人的价值,从来不是由别人定义的。




















